学术前沿 | 【壮丽70年·医学热词篇】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指引规划

2019-11-0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策略和措施的科学。通过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珍贵数据资料,为国家疾病防控、健康管理策略规划提供了重要支撑。

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之一,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进行具体指导。规划中所涉及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这些慢性病得到国家的重视,与多年来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开展息息相关。在此,我们将以糖尿病、高血压、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慢性肾脏病、口腔疾病为例,一览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


一、高血压

早在1958年,对部分省市的调查就提供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高血压患病数据,显示其患病粗率为5.11%。而真正第一次全国高血压普查是1979-1980年由吴英恺教授引领的对29省市15岁及以上401万余人的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7.5%。

1991年,陶寿淇教授对30省市15岁及以上95万余人进行了第二次全国高血压普查,显示患病率升至9.4%。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开展,高血压患病率为12.3%。

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CHS)结果于2018年2月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该项由高润霖院士和王增武教授等进行的对31省市18岁及以上45万余人的调查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估计总患病数达2.45亿。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6.9%、40.7%和15.3%,与既往调查相比均明显提高,这也提示了高血压防控工作的成效。

二、糖尿病

首次全国范围糖尿病调查的开展在1980年,涉及14省市30万人,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0.67%。14年后,潘孝仁教授领衔的19省市约21万人的调查显示,25~64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2.51%。该结果1997年发表于《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杂志。

随后全国范围糖尿病调查陆续开展。1996年,对11省市4.2万人的调查显示,20~74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3.21%。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18岁以上城市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4.5%,农村为1.8%。

2007-2008年,杨文英教授带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14省市进行调查,其结果于2010年3月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 J Med),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

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再次调查了我国31省市9万余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流行情况,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65%。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对298个监测点的17.9万人调查发现,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由这先后开展的7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可见,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三、癌症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专家组就针对食管癌高发地区展开大规模普查。1969年,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成立。随后“1973-1975年全国八亿五千万人口死因回顾调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中、英文版发布。其首次摸清了我国当时癌症分布情况,得到全球同行关注。90年代初,第二次全国调查开展。2006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单纯依靠死因统计不能满足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为加速推广我国肿瘤登记工作,2002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NCCR)诞生。2008年,NCCR、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首次利用肿瘤登记资料,发布了对我国城乡人口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按地区类别汇总分析的年度统计结果——《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04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自下而上逐步将肿瘤登记纳入常规工作,反映城乡人口发病与死亡情况的第一部肿瘤年度报告,表明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步入一个新时期。2011年8月,原卫生部下发通知成立国家癌症中心。

2015年10月,陈万青教授团队在《癌症通讯》(Cancer Lett)首次发表了我国2011年的癌症患病数据。2016年1月,中国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首次登上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Cancer J Clin,2016年度影响因子为187.04)。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一期全国肿瘤统计数据,即2015年NCCR登记分析,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我国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癌症防控形势严峻。

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我国首个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于2007年发表于《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杂志。该项目1995年起在钟南山院士带领下起步,主要负责人是冉丕鑫教授。对我国7个城市2.5万名40岁以上成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8.2%。基于该数据,原卫生部在2012年将慢阻肺正式纳入我国重点防控慢性病。

2018 年 4 月,《柳叶刀》(Lancet)发表“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首项成果,进一步揭示了我国慢阻肺流行状况。该研究始于 2010 年,负责人是王辰院士,其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10 省市 5 万余名城乡居民进行现场调查及肺功能检查。研究首次对我国20~40岁年龄段人群进行调查,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达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全国总患病人数为9990万,约1亿人。这显示慢阻肺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最常见慢病,构成我国重大疾病负担。

五、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CKD)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前期调查分别在不同地区进行,研究人群及方法也不统一,难以代表全国患病情况,直至2012年3月,王海燕教授牵头的“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柳叶刀》(Lancet)上刊出,终于有了全国性数据。这项涉及13个省市的全国性横断面研究共计调查47204人。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CKD患病率为10.8%,据此估算我国CKD患者约1.2亿例。

2014年我国启动“中国肾脏疾病数据网络”(China Kidney Disease Network,CK-NET),并于2017年在《美国肾脏病学杂志》(Am J Kidney Dis)增刊上发布了第一部年度报告,主要描述了2014年我国CKD住院患者的基本特征。2019年2月,“2015年中国肾脏疾病年度科学报告”在《国际肾脏》(Kidney Int)和《国际肾脏增刊》(Kidney Int Suppl)发表。结果显示,2015年CKD住院患者数占住院总人数的4.80%,住院CKD患者的最常见病因是糖尿病肾病(26.96%)。研究者建议加快推动建立全国性的肾脏疾病监测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糖尿病肾病早期防治工作,提升我国尤其是基层地区透析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六、口腔疾病

为科学制定口腔疾病防治策略,我国从1983年起,约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1983年,在原卫生部领导下采用WHO的方法进行了全国中小学生口腔健康调查,年龄为7、9、12、15、17岁,共13万余人。1995年,第二次全国调查年龄为5、12、15、18、35~44、65~74岁,共调查14万人。2005年,第三次调查样本来自30省市1080个调查点,分5、12、35~44、65~74岁年龄组,共9.38万人。

2015 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选择3~5、12~15、35~44、55~64和65~74岁5个年龄组,共调查31省市17.2万人。结果显示,儿童龋病流行处于低水平,12 岁儿童平均龋齿数为0.86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86颗)。但与10年前相比,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和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分别上升了7.8 和5.8个百分点。结果还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向好,中年人牙周健康状况仍有待提升。

数据指引规划,在各级政府、组织机构、多学科专家及各登记点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中,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数据越来越丰富、精准,我国的疾病防控规划也越来越全面、具体,向着健康中国目标前进。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文航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l9zIz2l6rP8fa9MrXUXJ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