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果 | 张路霞教授团队JACC刊文揭示中国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流行趋势
2025-08-19
2025年7月,北京大学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董尔丹院士团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张路霞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王丽敏研究员团队在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Q1,IF 22.3)发表研究成果“Rising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Syndrome in China, 2010-2019: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urveys”,揭示2010-2019年中国心血管-肾脏-代谢(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CKM)综合征的患病率及流行趋势。本研究是我国首次基于全国人群系统评估CKM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强调应整合心血管、肾脏、代谢三类慢病防控,推动早筛查、早干预、多学科协作的慢病综合管理体系建设。
CKM综合征涵盖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疾病状态,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以及代谢紊乱(如糖尿病和肥胖),这些疾病共同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显著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医疗支出。为促进此类疾病的跨学科诊疗,美国心脏协会提出了CKM综合征的全新分期体系。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非传染性疾病及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患病率亦持续上升。尽管目前尚缺乏关于中国CKM综合征患病率的全国代表性数据,但本研究通过分析两项相隔十年开展的中国人群基础调查数据,旨在评估CKM综合征在中国成年群体中的患病现状及其可能的变化趋势。
该项研究发现中国CKM综合征患病率由2010年的77.1%(76.1%-78.0%)增长至2019年的83.7%(83.2%-84.2%),相当于影响超过8.7亿成年人,且这一增长趋势在各年龄组中均有体现。亚组分析显示,男性的患病率增长幅度大于女性;城市居民的CKM综合征患病率低于农村居民。在所有CKM综合征分期中,2期的患病率最高,在两次调查中均占近一半比例。在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中,腰围升高的患病率由44.1%上升至59.4%,空腹血糖升高的比例由24.7%显著上升至49.8%。此外,晚期CKM综合征在总体人群中的患病率由2010年的6.3%上升至2019年的10.1%。该研究成果不仅反映了中国近年来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防控的新挑战,也为未来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北京大学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董尔丹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张路霞教授和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王丽敏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何代钧博士研究生和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张笑副研究员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此外,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李承龙博士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张梅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王晋伟副研究员、杨超助理研究员、高碧霞副教授和赵明辉教授等亦对本文做出了重要贡献。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